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借助PPP模式推动经济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建设

近期,特色小镇建设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升级转型的样板试验田,其建设被视为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和创新动能转换问题的“钥匙”,而近年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力军。本文接下来探讨如何运用PPP模式建设经济新常态下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

众所周知,我国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多年来发展动力普遍不足,即便是全国重点镇也面临此问题。近年来,浙江等地培育的特色小镇发展充满活力,其经验说明特色发展将是未来我国大多数小城镇的主要发展方向。自2015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做出重要批示以来,各部委密集出台相关文件政策: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年7月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10月住建部、农发行发布《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等,以上政策极大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情,使得从浙江省单一省份的试点到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循序渐进式展开,而其意义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当前经济新常态宏观大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升级转型的样板试验田,其建设被视为破解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动能转换问题的重要利器。自诞生以来,特色小镇模式就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及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若干年内特色小镇将会以星火燎原之势遍布全国,并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

特色小镇的定义、运营模式及建设意义

定义:特色小镇的概念不是从行政区划角度理解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角度理解的一个园区,它实际上是一个资源集聚平台,平台上包括人口聚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既包括对原有优势资源的整合开发,也包括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谋划。

“特色小镇”的首要属性是“特色”,包括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等,“特色”是其生命力、是活力、是竞争力。除了独具特色,特色小镇的另一特点就是其乡村属性。镇是联接农村与县城的结合点,主要是为农民提供服务,其经济、文化、生活、民俗等,在本质上是属于乡村的。特色小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推广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形成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创新发展功能平台。

运营模式:特色小镇主要是以特色产业和环境资源为基础,按照智慧化、互联网化建立起来的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综合体。特色小镇的创建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政府为主;二是以企业为主体;三是以政企合作为主,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特色小镇。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统筹城乡结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拓展融资渠道。特色小镇建设周期长任务重,资金量需求大,因此融资模式和融资渠道的选择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基本特征的PPP模式,是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融资模式,可实现特色小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填补特色小镇的建设资金缺口,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减少政府负担。

降低整体风险。特色小镇建设周期长、投入大,系统风险高。一方面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引进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投资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的划分,可提高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整体风险运作控制能力;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可依据其在相关领域丰富的行业经验、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有效的识别风险并进行风险管控。政府与社会资本由此可实现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

投资主体多元。PPP模式下社会资本可提供特色小镇建设和运营资金,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可在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此同时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企业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较为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从而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可行性: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采用PPP模式具有很好的基础。PPP模式的精髓体现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协同合作,让合作的双方达到“共赢”。

从实践经验来看,经过在中国多年的发展,PPP模式的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实际效果来看,PPP项目所具备的融资功能能够明显减轻地方债务负担,并且受到各级政府的推崇。截至2016年底,进入发改委和财政部平台库项目累计规模达到13.5万亿元。有利的政策导向。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的,各级财政资金、政策、措施都开在向“特色小镇”倾斜,一大批建设规划也开始出台。这一系列的政策为特色小镇建设广泛运用PPP融资模式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稳定的投资回报:特色小镇的投资回报是否能够满足社会资本预期收益率,是吸引社会资本能够持续热情参与小镇建设经营的关键。

首先,在PPP模式下,特色小镇产生的产业集群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其次,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特色小镇的建设,因此会从土地、税收、银行等各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经营;最后,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小镇,一方面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可以获取收益,另一方面方面可以参与小镇商业和公共设施的日常经营管理,获取长期的经营收入。

基于PPP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有关展望及建议

从目标来看,我国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实际情况也是,各级政府也正在积极探索推出一批类似的特色小镇。现阶段通过秉承市场化运作模式,即“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PPP模式,来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的项目综合体,未来将会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流方向。坚持产业兴镇的建设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重点在于产业特色。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需要紧密围绕核心产业构建产业生态圈,重点关注主导的产业,从资金、人才、产业链、技术等多个方面来构建和完善产业生态圈。

特色小镇的核心生命力在于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的小镇。形成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在打造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充分学习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成功经验,持续的引入高端产业,打造一批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产业小镇。

坚持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建设思路:特色是特色小镇的根本与生命线,是建设好特色小镇的首要遵循的原则。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特有区域、产业、人才、资源等比较优势,有效推动小镇的建设沿着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努力做强做大;同时,坚持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运营发展理念,为特色小镇的产业、旅游、健康、养老等提供便利,打造智能、高效、现代的生活服务平台,努力提升特色小镇的运行效率与商业价值。

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提升小镇的内涵:文化是特色小镇之魂。在特色小镇的建筑传承、故事传承、空间体验和内容设计上,要坚持将传统文化遗产转化成真正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融合创新的地标和空间,凭借更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和精细化的设计和传播,让特色小镇拥有较高的品位和价值,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产品、形成诚信和谐的产销生态、城乡投资人与本地居民在有形和无形资产上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高质量精品企业,并依据历史产业孵化出特色小镇的独特的经济生态。

坚持以人为本,提供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要建设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必须围绕城镇功能设置,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下足功夫,补齐短板,完善和提升小镇的功能设置和承载能力,使得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坚持市场化运作思路,形成多方合作共赢局面:建设特色小镇,必须要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建设特色小镇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实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特色小镇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探索支持小镇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政府在此过程中,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另一方面,政府要扮演好制定规划实现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良性发展。

坚持“互联网+”思维建设特色小镇,拓展扶贫战略渠道:扶贫战略作为党和下一届政府必须攻坚克难的任务,是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要讲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与脱贫攻坚战略相结合,紧扣互联网时代特征,以“互联网+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广发运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载体,以小空间实施大战略,示范引领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总之,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标志,特色小镇的诞生与发展,有文化层面的积极意义,未来必将更具吸引力。特色城镇建设任务艰巨,资金需求较大,需要财政、金融、社会资金及相关政策的综合运用,需要各方充分认识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努力开创特色小镇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上一条新闻:>河北省首届园林博览会隆重开幕
下一条新闻:>救灾抢险,京鑫当前。
| 发布时间:2017.08.21    来源:    查看次数: